外国语学院教师代表参加第十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作者: 时间:2025-08-26 点击数:

822日至24日,第十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语言学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所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主题为“面向社会变化的语用学创新研究”,吸引了4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介绍了学校外语学科发展历程,强调要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学科转型,重视人工智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推动作用。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冉永平教授和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学会发展的期盼和对学者们把握时代机遇的鼓励。开幕式由同济大学语言学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所副所长黄立鹤教授主持。

会议邀请11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主旨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顾曰国教授以知青人生为例,探讨集体意识、公众空间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大连外国语大学刘风光教授梳理了政治话语言语行为研究进展;日本爱知大学Kaoru Horie教授分析了东亚语言“名词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差异;韩国加图立大学Chang-Bong Lee教授通过韩国社会性别冲突案例反思社会语用学价值;香港大学Olga Zayts-Spence教授介绍了亚洲健康传播语用学研究新趋势。中国海洋大学于国栋教授探讨了汉语道歉的词汇格式与互动构建,为人工智能交互能力提升提供启示;西安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基于戏剧语料追溯汉语感谢互动的历时演变;同济大学黄立鹤教授提出构建全龄周期语用学研究框架,强调多模态研究范式的重要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希助理教授展示了人工智能与语用学交叉研究的最新进展。此外,两位优秀论文获奖者南京师范大学杨昆副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贾勉助理教授也分别就多模态在线请求和礼貌感知评价作了发言。

本届论坛设置24个专题研讨小组,涵盖AI时代的模因传播、外交话语中的(不)礼貌研究、语用身份研究、儿童语言与语用研究、视觉叙事与语用研究、数字公共外交话语、对外话语、文化语用推理、公共语境下的人际与社会语用问题、机构会话中的成员分类与身份构建、数智时代外语语用教学研究以及社交媒体话语元语用研究等等议题。外国语学院王志宏与黄颖两位教师在专题研讨环节分别作汇报。王志宏聚焦“三农话语中态度资源的国家形象建构”,深入剖析了农业话语体系中态度表达对国家形象塑造的语用机制;黄颖则以“网络政社互动中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研究”为主题,探讨了数字语境下政社互动中的身份协商策略。两位教师的研究成果引发与会学者关注,围绕主题内容与研究方法展开了深入对话交流。


闭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何刚教授对本届研讨会进行全面总结。下一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将于2027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由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张绍杰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发言,诚邀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在世界政治文化格局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背景下,本届大会汇聚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语用学如何融入新时代浪潮,形成新内涵拓展研究,寻找新增长点。研讨成果表明,语用学发展不仅是学科自身演进需求,更是语言文学学科主动回应时代变革、服务社会发展责任所在。语用学研究只有立足当代社会语境,才能真正把握语言使用本质、深化理论内涵、创新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此次学术交流不仅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深化了与业界同行的对话合作,更以开放互鉴的姿态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推动外语学科与社会发展趋势同向同行,为新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供稿:王志宏/编辑:张龙然/审核:余义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2 Chi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池州学院博学南一楼(247000)    联系电话(Tel): 0566-2748820